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華夏文物菁華,浩瀚豐富,守護人類文化史、藝術史的瑰寶。2016年5月,林正儀院長(1959-)任命本院現任院長,至2016年底國立故宮博物院已邁入開館91週年,享譽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。林正儀院長上任之初即提出「深耕在地,邁向國際」願景,強調故宮的公共性、多元性、專業性、在地性、國際性。所稱「公共化」即力圖轉型故宮為現代化、全民化博物館,公共化工程包含政策、展覽、典藏、研究詮釋、策展理念等面向提升公共性,促進社會各界參與,提供公眾擁有參與、創造、享有的權利;所稱「多元化」為衡諸國際博物館發展潮流走向跨界多元發展,本院作為世界級博物館亦將帶動提振國家經濟發展的作用,領銜包含觀光、文創、科技、社福等全民性社會公共事業發展,及國家形象塑造之旗手,期使故宮多元內涵彰顯出台灣的多元文化系統。所稱「專業化」即回歸博物館核心與存在價值,本院將聚焦朝向博物館公共性、教育性、美學專業等功能與價值發揮,並積極結合國內各級、各地博物館資源,擴大博物館社群的集體行動力量。「國際化」,將以世界觀和文化使命為念,期透過各項國際交流推廣,以保有國際競爭力,並藉由故宮品牌呈現國家文化內涵及形象,創造世界級的故宮。「在地化」,以追求本院與台灣民眾的新連結,將以台灣的主體性出發,重新賦予故宮文物新的在地意義和文脈,拉近民眾與故宮在社會、教育、生活、休憩的連結性,促進對故宮的再認識、支持及認同。
相關院務推動重點包括:積極推動博物館公共化,加強美學教育、全民近用及人才培育,發揮博物館文化社教功能;規劃創建臺灣博物館協進聯盟,扶植在地文化,提升觀光與產業發展;拓展以博物館為核心的文化觀光產業鏈,展現臺灣文化實力,吸引更多國內外人士親近故宮文物精緻內涵;發揮博物館專業能量,與國際重要博物館進行焦點式共同策展,並透過國際學術研究交流合作,呈現臺灣多元文化風貌;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,積極強化與東南亞博物館界之協同策展、藝術交流、文化研究合作;藉由聯合策展、出版、行銷、服務等型態,促進臺灣公私立博物館事業發展,行銷臺灣文化。